首页>>学术热点
人文社科评价应跳出“影响因子崇拜”
阅读次数:0  上传时间:2017-12-05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4日 作者:柯进

本报讯(记者 柯进)“一直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受自然科学评价的影响太深!其结果,导致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单纯追求量化指标、片面强调实用性,过于强调学术研究要立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跻身各类排行榜。”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总编辑姚申认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评价已经影响甚至阻碍了我国人文社科的良性发展。

姚申分析说,较为典型的案例是,自20多年前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坛以国际接轨的名义被引入我国至今,SCI论文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HCI(艺术人文期刊索引)的国际论文,一直被不少国内高校和科研管理部门视作评价国内学术工作者的“权威依据”,将影响因子当作最科学甚至是唯一管用的评价数据。“这种追求影响因子崇拜倾向,不利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外在指标与内在指标、间接评价与直接评价、成果评价与学者评价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开展多学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认为,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完全以西方为标准,而要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评价体系,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与郑水泉的观点相似,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说:“今天,我们提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就需要在总体构架中探讨建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来说,在早期与世界各国开展学术交往时,因为我们对世界不了解,只当听众,不敢发言;后来,因为我们所说的话语没和他们接轨,他们不明白我们想表达什么,所以只有发言,没有听众;现在是找共同的兴奋点,有交流和对话;今后,我们要有话语权,不仅要发言,还要有话语权,甚至是话语优势。”

“这就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跳出‘影响因子崇拜’的泥淖,引导人文社会科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和努力。”郭建宁说。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介绍,我国现有10084种期刊,其中学术期刊6400种,占总量的64%,经总局认定的哲学社科期刊有1918种。


 结项公告
>>更多
●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  邮编:050024  ●  电话:0311—80789750
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