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
我校启动2024年青年社科论坛
阅读次数:0  上传时间:2024-01-26

1月2日-18日,我校2024年青年社科论坛开幕,第一期活动顺利举行。论坛旨在聚焦战略热点和新兴前沿领域,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提升问题导向的研究水平,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学术成长,进一步推动共建人文社科研究共同体。

1月2日下午,青年社科论坛开幕式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动员会在综合楼报告厅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小兰出席并讲话。她强调,青年社科论坛是学校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各单位要积极动员更多青年教师参与其中,通过深入探讨、相互交流思想和观点,有力推动学术进步和创新。赵小兰对今后的社科科研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务实开展科学研究;二是聚焦学科建设,做好规划布局,促进学科融合,激发新的科研增长点;三是关注青年教师群体,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生力军作用;四是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通过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不断激发教师科研活力。

开幕式上,文学院院长袁世旭作为学院代表发言,分享学院在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以及通过学术交流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方面的经验和感悟。历史文化学院牛东伟、马克思主义学院郭蕊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分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心得与体会。开幕式由社会科学处处长南方主持,各文科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各单位科研负责人、青年教师及2023年新入职教师参加。

青年社科论坛第一期包括专家工作坊和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两个环节,共十场活动,由社会科学处、各文科学院、研究机构共同主办。

专家工作坊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骥教授、文学院邢建昌教授、历史文化学院谷更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素霞教授分别围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社会科学创新性研究”“有根据的‘说’:谈人文学术的知识生产”“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及文本撰写”“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等主题作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是:详细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就社科研究中的项目选题、学术积累等方面进行细致剖析;结合诸多案例,从选题、论证、内容和学术语言规范四方面讲述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的撰写要点;针对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选题论证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基本素质和条件、科研论文选题和写作、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以及学术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

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分别牵头,美术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音乐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等单位共同组织完成。不同学科教师采取与谈交流、圆桌对话、报告展示等多种形式,围绕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和跨学科研究前沿展开深入探讨,挖掘新的科研增长点。论坛主题鲜明,学术氛围热烈融洽。

“数智时代下的语言教学与区域国别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前沿”围绕区域国别学相关热点政治、历史和文化问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语言教学及跨界融合,以及后人类主义、生态书写等前沿概念进行深入交流;“学科融合视域下的文物学”着眼新兴交叉学科文物学的建设,就加强历史、艺术、计算机、化学等相关学科文理融合,科学开展文物鉴定和保护、古文献数字化处理和3D重建等进行热烈探讨;“审美的跨学科研究”聚焦利用认知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等技术手段,探索个体的审美行为,分享跨学科视角在美学领域的突破性意义;“20世纪上半叶中日孔子书写的互动关系研究”立足“孔子书写”这一中日两国东亚文化传统研究的核心命题和集中体现,碰撞剖析其互视、互译、互鉴、互涉等文化双向互动;“主流意识形态的青年化表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合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的青年化叙事策略和图像设计实例,探讨在坚持守正传统基础上实现“破圈相融”,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

青年教师们表示,论坛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提振了信心,在科研方法、基金申报、论文撰写、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收获良多,今后要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紧跟学术前沿动态,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和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持续提升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争当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文社科研究者。

社会科学处将继续推动青年社科论坛常态化,积极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对话,创设良好科研氛围。同时以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为抓手,通过加深交流,鼓励支持教师组建跨学科团队,加强集体攻关,提升现有研究深度,激发新的研究主题,拓宽研究领域,进一步推动项目申报质量提升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结项公告
>>更多
●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  邮编:050024  ●  电话:0311—80789750
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